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历史、理论与现实逻辑 董昀 著 金融从业者前沿学习 张晓晶 张明 张志强等学者推荐 百年变局 文明视野 金融强国 文化密码 时代课题 收藏

  • 书籍语言:简体中文
  • 下载次数:2135
  • 书籍类型:Epub+Txt+pdf+mobi
  • 创建日期:2025-06-21 01:10:02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9-06
  • 连载状态:全集
  • 书籍作者:董昀
  • 运行环境:pc/安卓/iPhone/iPad/Kindle/平板

内容简介

金融文化深刻影响金融理论与实践。从古至今,金融文化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变迁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这本书以五千年文明根系为锚,以“两个结合”,特别是“第二个结合”为根本途径,从文化基因层面探究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历史逻辑,从国际比较视野把握中国金融发展的基本特色,从中总结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内涵要义、理论意蕴和实践要求。


全书围绕“五要五不”的核心范式,将诚实守信、以义取利、稳健审慎、守正创新、依法合规等文化精髓,融入金融强国建设的实践方法论中。发展道路植根于文化属性,西方经济金融理论无法破译中国金融发展的成功之道;唯有立足国情,把握中华文脉,方能理解金融发展道路中蕴含的中国特色。


书中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核心特质的剖析,体现了历史纵深与时代张力:从北宋交子的货币信用到抗战时期的货币主权;从“法至精密”的山西票号到“以义立本”的亚投行;从40余年经济快速发展到金融体系长期稳定,既凸显文化传承脉络,又刻画金融治理智慧,为国际社会理解中国金融打开了一扇文化视窗。


当下,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金融博弈正在重塑国际格局,中国金融文化的独特经验值得被世界关注。本书详述中国金融文化知常达变、守正创新的辩证体系,对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研究者来说,是一部兼具深度与锐度的适时之作。


作者简介

董昀,经济学博士、金融学博士后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副主任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。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主任、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,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。中央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,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交易专业委员会委员。


研究领域为中国特色金融理论、金融文化、宏观经济、金融与科技。参与国家“十二五”、“十三五”和“十四五”规划的研究咨询工作,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、国际合作项目和中央有关部门委托交办任务。出版《建设中国特色金融强国》《体制转轨视角下的企业家精神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:基于中国典型事实的经济分析》等专著。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,其中多篇被《新华文摘》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。获得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颁发的“优秀博士后学术成果”证书。学术成果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研究课题一等奖、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好文章等荣誉。


在《人民日报》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宣传阐释经济金融理论和政策,在中央电视台《百家讲坛》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解读得到广泛好评。被评为中央和国家机关“四好”党员。


编辑推荐

①立足国际视野和中华文化根基,解读金融强国之路的文化密码与时代课题。“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”的重大战略部署,是当前社会各界尤其是金融界关注的焦点。本书富有创见,适合金融从业者研究学习。

②纵观世界千年金融史,古代中国的金融发展可圈可点,现代中国金融在改革开放以后创造两大奇迹。在全球金融治理的背景下,中国金融发展之路的独特经验理应被世界关注。

③创新解读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历史、理论与现实逻辑,从诚实守信、以义取利、稳健审慎、守正创新和依法合规五个维度,展现金融文化驱动金融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,具有原创性、系统性和较高的理论站位。


下载地址

目录

目录


第 一 章?? 理解金融文化 // 001

一、金融、文化和金融文化:概念界说 // 003

二、金融发展道路植根于金融文化 // 011

三、从文化视角理解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// 015

第 二 章??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核心特质 // 021

一、助力中国式现代化: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 初心使命 // 024

二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文化意蕴 // 038

三、“第二个结合”: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根本 途径 // 058

四、“五要五不”: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基本要义 // 064

第 三 章?? 诚实守信 不逾越底线 // 075

一、信用是什么? // 077

二、中国古代信用体系演进历程概览 // 081

三、从交子的发展看货币信用 // 085

四、抗战时期山东革命根据地维护抗币信用的故事 // 092

五、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信用与开发性金融 // 100

六、小结:信用是货币金融活动的基石 // 107

第 四 章?? 以义取利 不唯利是图 // 109

一、功能性与盈利性:金融领域“义利之辩”的 核心 // 111

二、元代的楮币之患:处理义利关系的失败案例 // 115

三、陕甘宁边区的货币斗争:保障革命胜利的重要 手段 // 119

四、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与内需不足:以宏观调控促 经济发展 // 125

五、亚投行的创立与发展: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金融活水 // 131

六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;以义取利的新探索 // 135

七、小结:以正确的义利观支撑金融强国建设 // 141

第 五 章?? 稳健审慎 不急功近利 // 143

一、稳健审慎方可行稳致远 // 145

二、急功近利、舍本逐末:国民党政府控制通胀的 失败案例 // 153

三、稳字当头、多管齐下:新中国成立初期治理 通胀的成功经验 // 160

四、稳中求进:从经济改革思路到治国理政重要 原则 // 165

五、结语:稳中求进是稳健审慎的题中之义 // 174

第 六 章?? 守正创新 不脱实向虚 // 177

一、守正是根本 创新是动力 // 179

二、熊彼特的金融创新观与 2008 全球金融危机的 教训 // 181

三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金融 创新 // 185

四、改革开放时期高储蓄、高投资和高增长背后的 金融变革故事 // 189

五、新时代中国数字金融的创新发展 // 193

六、结语:金融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实体经济和 人民群众需要 // 214

第 七 章?? 依法合规 不胡作非为 // 217

一、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 // 219

二、从山西票号的兴衰看合规的重要性 // 223

三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货币金融法治 建设 // 229

四、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法治建设 // 233

五、结语:夯实金融强国的法治根基 // 239

第 八 章?? 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理论的文化根基 // 241

一、金融文化与金融理论创新紧密关联 // 243

二、西方主流经济金融理论发展面临瓶颈制约 // 248

三、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伟大实践为金融理论创新提供沃土 // 251

四、中国经济金融理论发展面临新挑战 // 258

五、夯实文化根基,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金融学知识体系 // 263

后记 // 267


短评

    产品特色